五通码头月底扩建
将赠约1000平方米候船楼公共空间,北侧将再建一栋候船楼
设计年吞量5万人次的厦金航线五通码头,运营不到5个月,总旅客人数就突破10万人次。本月底,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对码头进行二期扩建,要用四个月的时间增加为1000平方米的候船公用空间,以解燃眉之急。之后,再用一年时间将候船楼总面积扩大至16000平方米,相当于目前的近3倍,能够满足70万-100万人次的年吞吐量。据悉,扩建“两步走”之后,码头周边还规划建设大型旅游服务中心,目前规划正在审批中。
厦金航线在厦有两个码头,一是厦金客运码头(东渡国际油轮中心),二是五通码头。两者各有优势,前者拥有年150万人次的“肚量”,后者与机场近,便于海空联运。
在近5个月的运营中,五通码头对于“东北季风恐影响船舶运输”的担忧得到化解:码头只因大风浪停航了1天(当日厦金客运码头也停航半天)。五通码头运营也十分稳定:2月14日的大雾迫使处在繁忙航道的厦金客运码头停航,五通码头“及时救火”,让旅客得以成行。
本月底动工的厦金航线五通码头二期扩建工程,将用四个月的时间增加约一千平方米的候船公共空间。公共空间从候船楼正大门“接续”建设,将留出旅客的出入通道,不会影响运营。
公共空间完工后,将立即进入更大规模的扩建。在码头北侧的空地上,将“拷贝”出一栋与目前候船楼一模一样的候船楼,两栋楼连接在一起,使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,相当于未扩建前的近3倍,能够满足吞吐量70万-100万人次的需求。
扩建只是一个开始。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雁飞表示,如果相关手续顺利获批,在未来3至5年内,厦门海峡两岸旅游服务中心(规划名称)将在码头附近兴建,有望形成功能型片区。片区将集合旅游、交通、酒店等多种功能,接待厦金航线的船舶只是功能之一。